1. 7mi8宅男女神首页
  2. 流言蜚语

【自由副刊.Speaking of Books.说书】 锺芳玲/戴耳环的莎士比亚

【自由副刊.Speaking of Books.说书】 锺芳玲/戴耳环的莎士比亚澄定堂收藏之第二对开本,目录页后插入了莎翁戴着圆形耳环的铜版画肖像图。

文.图片提供◎锺芳玲

【自由副刊.Speaking of Books.说书】 锺芳玲/戴耳环的莎士比亚对开本里的莎翁铜版画肖像,成了未来许多莎翁画像的参考蓝本。

去年初我和旧金山湾区的书友们聊到了稍早发布的一则新闻,就是奥克兰的米尔斯学院(Mills College)传出将拍卖珍贵的莎士比亚剧作集「第一对开本」(First Folio),以纾解财务之困,镇馆之宝将流失,大家一阵唏嘘。全世界现存已知的第一对开本,据估计约两百三十余部,而书页完整者,不到十部,米尔斯学院这部就是其一。

【自由副刊.Speaking of Books.说书】 锺芳玲/戴耳环的莎士比亚此部装帧优雅的第二对开本,现存于台湾的国家图书馆,无私供人阅览。

1623年出版的《威廉.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、历史剧、悲剧》(Mr. William Shakespeare’s Comedies, Histories, & Tragedies),是最早印行的莎士比亚剧作集,全书收录了三十六齣戏的剧本,共九百多页,书页是对开尺寸 ,通称「第一对开本」,之后1632、1663-1664、1685的版次,则称为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对开本,都是藏家必争之书。

【自由副刊.Speaking of Books.说书】 锺芳玲/戴耳环的莎士比亚第二对开本中剧作《暴风雨》的开篇页面;《罗密欧与茱丽叶》的开篇页面(中);《李尔王》的开篇页面(右)。

莎翁生前的编剧手稿现今都已流失,主因是剧本属于剧团,一经完成就由剧团重新缮写,再依演员角色分别给排练的脚本,但不给全本,以免剧本流出,被其他剧团盗用;且当时把戏剧当成一种通俗娱乐,剧本不被视为严肃、有价值的文学作品,因此少有人会保存。

在第一对开本出版前,莎士比亚的剧本有些个别以较小的四开本出版单行本,但从未全数集中在一起,有些还是未经授权的盗印本,内容靠演员的记忆、或出版社找人去听戏并速记,以致品质良莠不齐。两位莎士比亚生前的剧团友人约翰.贺明(John Heminge) 与亨利.康斗(Henry Condell)为了纪念好友,于是四处寻觅、整合、编辑这些分散的脚本并参照较佳的单行本,同时得辛苦一一取得版权,终于在莎士比亚去世七年后,出版了第一对开本。三十六部剧作中,有十八部是先前从未印行者,包括现今我们耳熟能详的《暴风雨》、《驯悍记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马克白》等,这也是史上首次以喜剧、历史剧、悲剧将莎剧分别归类。

无所不在的莎士比亚产业

贺明与康斗并非专业编辑,第一对开本诸多校对错误,喜剧、历史剧、悲剧的分类也被批评不合宜,但幸好有他们两位,莎剧才得以流传,没有大学背景、原本地位不高的莎翁才会声誉日隆,世界也变得热闹忙碌。自西方到东方、从学术到娱乐,由剧场到书房、莎翁的影响力无所不在,一堆学者前仆后继诠释、修订、翻译、编注、校对、改写他的剧作,发展出庞大的莎学,他的生平、政治观、性取向、甚至剧中所提到的植物、动物、食物,全成了被研究的主题;自视甚高的约翰生博士不仅重编、校评莎翁的剧本,他在编纂的英文辞典中引述的例句极多是来自莎剧;现今哪个英文系不开莎士比亚课程?华文作家梁实秋、卞之琳、杨牧都翻译过莎剧;当代传奇剧场的创办人吴兴国因改编莎翁的几齣剧并主演而着称;莎士比亚戏剧节每年在世界大小城乡欢庆,莎翁诞生地成了旅游景点,纪念品多到数不清;就连在巴黎河左岸、世界最知名的书店也叫「莎士比亚」,如此现象被称为「莎士比亚产业」。

一旦想到这些历史背景,就不难理解为何第一对开本会是诸多藏家热切追寻的圣杯。米尔斯学院那部第一对开本在疫情影响下,拍卖延迟了半年,去年10月14日终于在纽约佳士得开拍,这部珍品在拍卖官吟诵哈姆雷特那句名言「To be, or not to be: that is the question.」之后 ,以九百九十七万美元(含佣金)卖给了一位电话竞标者,打破2001年的对开本拍卖纪录(六百二十万美元),也再创西洋文学类的最高价。

一部书两亿八千万元

到底这部价值近千万美元、两亿八千万台币的书是由谁得标?谜底很快揭晓――美国「19世纪珍本书、老照片商行」的创办人史蒂芬.罗文希尔(Stephan Loewentheil),此君是重量级古书商,之前经手过四部第一对开本,当属世界之最。2007、2009年我担任前两届香港国际古书展的公关顾问时,曾与参展的他数度互动,得知其顾客群涵盖了几位美国元首,老布希任总统时送给来访的苏联总统戈巴契夫一本美国总统乔治.华盛顿的传记,就是罗文希尔经手;柯林顿也由他那买了诗人约翰.米尔顿1644年写的着名小册《论出版自由》(Areopagitica),送给女儿雀儿喜当十六岁的礼物。首届香港国际古书展,罗文希尔带来了一部第二对开本,定价港币三百九十万元(约五十万美元),那时的新闻稿这么写着:「鑒于第一对开本几乎都已存在国际级图书馆,且标价超过六百万美金,第二对开本已成为世界藏书家追求的最理想版本。」

的确,第一对开本过去二十年在市场仅出现几次;第三对开本也极罕见,据推断是因1666年蔓延数天的伦敦大火,烧了上万户房舍,许多私人藏书和书商库存因而毁损;第二与第四开本相对较流通,在西方古书展和古书店不时可见。

没料到2017年夏天,我竟然在台北与第二对开本相遇。此部书稍早才飘洋过海由伦敦的拍卖行运到台北,得标者是澄定堂藏书斋的第四代藏书家Jason Dou,当时我恰巧回台湾,Jason特别邀我拆箱,从木箱、保丽龙盒、塑胶泡棉、牛皮纸层层保护下,小心翼翼请出这位三百八十五岁高龄的「稀客」。

前两版对开本的版型、内容大致相同,书名页上印的大型莎翁肖像图由版画师马丁.卓萧(Martin Droeshout)製作,此图被许多人嫌弃,觉得莎翁脸庞过大且僵硬,虽说如此,后来不少肖像图都以其为蓝本,我自己对莎翁的容貌想像也源自此。

第二对开本胜出第一对开本之处,在于收录了一首诗〈献给可敬的戏剧诗人莎士比亚之輓歌〉, 这是约翰.米尔顿1630年在剑桥读书时所写,也是他最早发表的诗作,诗的标题提醒了读者,莎翁不仅是剧作家,还是位诗人。两位文学天王的作品首次一起出现,这又是令藏书家、爱书人兴奋之处。

澄定堂这部第二对开本还有个好玩之处,就是之前某任拥有者,在目录页后自行加了另一张莎翁肖像图,那是版画师乔治.维楚(George Vertue)1719年所製作,维楚版肖像明显技术较纯熟,莎翁面部柔和、双眼晶亮,更有趣的是,在鬈曲短髮下露出的一耳竟戴着穿孔的圆形耳环,这图像并非维楚的原创,他是根据另一张更早完成的莎翁油画肖像为蓝本,此张油画绘者不明,取名为泉朵斯版肖像(Chandos portrait),以之前画作的拥有者命名,1856年这张油画被捐给了刚成立的英国国家肖像艺廊,编号当然是No.1,每次去肖像艺廊,总见一堆人挤在这张画前打量;画中的莎翁左耳戴了穿孔的金耳环,衣领宽鬆,艺术气息颇浓,到底这耳环是否为画家的玩笑之作或为了突显莎翁的前卫与流行?又或者莎翁确实戴过?这又是一桩公案!至于画中人物是否真的像莎翁本人,连专家都不敢打包票。

除了增添版画,这部对开本莎翁肖像画所在的书名页与班.琼森的〈致读者〉短诗页面,以及最后一页都是把文图部分裁切下,黏贴在新的纸张上,再装订回书身,想必是原有页面边缘受损之故,但不排除页面是移植自其他对开本,如此移花接木的做法不时可见于年代久远之书,然而对许多有「洁癖」的龟毛藏家而言,却是难以忍受之事,这也是为何上述那部拍卖创纪录的第一对开本,买家卖家不断强调它稀有的「完整性」,但也正是如此「缺陷」,澄定堂才得以七万五千英镑「超低价」买进。三百年多前的同一批书,离开印刷坊后,各自不知转换了多少书房、陪伴了多少位主人,由封面装帧到内页的题赠、注记、钢印、注销章、藏书票、虫蛀、斑点、修补等等,都使它们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载体。

第二对开本在国图

以这部第二对开本来说,书身是以近乎墨黑的深绿色摩洛哥皮装帧,书脊与封面四周以手工压印出不同的金色纹饰,中间是状似祥云纹组合的大花饰,镂空处就压印简单一个字SHAKESPEARE,三边书口烫金、压纹,优雅中带些贵气。书中空白扉页上方印着「Bound by R. Riviere, Bath」的小字,说明此书出自英国装帧师罗伯.瑞维耶1829至1840年间在巴斯的工坊。瑞维耶后来搬到伦敦并受聘为不少贵族、藏书家、皇室成员服务。此部对开本曾是已故爱尔兰大法官威廉.欧布莱恩(William O’Brien,1832-1899)的藏书,欧布莱恩是位虔诚天主教徒,去世时把藏书捐给了都柏林米尔镇神学院的图书馆,一百多年后神学院解散,欧氏藏书由米尔镇公园慈善信託基金会交由苏富比拍卖,这册对开本因而到了Jason的手上,2018年春天更连同澄定堂的部分珍藏寄存于台湾的国家图书馆。

据Jason表示,他的曾祖父晚清时移居欧洲经商,为了融入社会并提高声望地位,因而建立藏书斋,取了中式的雅号「澄定堂」,但以收藏西文善本为主;祖父在美国成长并教书,藏书只为兴趣,偏好欧洲启蒙时期的经典;第四代传人Jason承继了藏书的传统,却深感在华文圈难觅西洋古籍的知音,主要在于一般人见不到、摸不着,遑论对西洋古籍的理解与欣赏了!虽然现今华文世界的图书馆对管理西洋古籍的知识、心态与配套措施普遍不成熟,但他还是决定把澄定堂的一些藏品寄存或捐赠给国图,让学者、爱书人能研究与阅览,并提高台湾在国际的能见度,如此也一圆家族长辈本就想把藏书移回亚洲的心愿。

除了第二对开本,澄定堂迄今移至国家图书馆的珍藏,还有15世纪以降的数十部西洋古籍与上百件名家手稿信札,以及先前引发媒体海量报导的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的文件。如今不必出国,就能在台湾近距离接触这些西洋珍品,是我等爱书人的一大福音!●